凝
Q 身為一個男性導演,您為什麼會想處理一個這麼女性心理的題材?
Sean:我並不想假裝自己很了解女性,但是在台灣有聽說很多女性友人的故事。拍這部片主要是想講的是,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,有時就會無可奈何陷入自己不願面對的處境,加上演員本身優秀的表演能力,也讓影片層次更豐富。
Q 導演之前已經有拍過一些作品,也曾參加過遊牧影展,為什麼在簡介上您會說這是您的第一部導演作品?為什麼會將這部作品視作第一步導演作品?
Sean:因為之前雖然有過其他作品,但這是第一次的專業作品、和專業劇組合作。
Q 片中台詞相當到地,請問是導演自己寫的嗎?還是有請朋友幫忙?
Sean:對白若透過翻譯常常會有翻譯的痕跡,所以我們修改了非常多次才寫出這個最順暢、道地的版本,女主角自己也發揮了很多台詞。
Q 請問你們團隊大概多少人?
Sean:我也很驚訝這樣的小短片會有50個朋友參與,大家都很慷慨、熱心地貢獻自己的長才來完成這個作品。
Q 我想問這部片的結尾為什麼會這樣安排?導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?
Sean:我並不想用這部片來代表所有女性。這個故事講得是一個很普世性的東西,當一個人失去了朋友家人的支持後,很容易迷失做出錯誤決定。儘管片中女主角最後不斷在尋覓一個值得依靠的好男人,但依然徒勞無功,想表達得就是:要跳脫錯誤是很困難的,需要很多時間和決心,所以也不要輕易評判他人的生活。
阿嬤妳還記得嗎
Q 這個題材在台灣真實社會相當普遍,請問這是你的自傳故事嗎?
陳(陳靜儒):對,這算是我半自傳故事,我家正在發生這樣的事,我的阿嬤常常會將我爸認成她的丈夫,所以常常會和我媽媽有些爭執,所以一開始我其實想用喜劇方式處理,但因為經費有限,只能有兩個主角,就把重點放在孫女和阿嬤之間的相處。
Q 為什麼這部影片包含了日文、中文、台語三種語言?
陳:我平常講中文,但在我的家庭主要是講台語,而阿嬤本身有經歷過日據時代,尤其當阿嬤在罵我時她會講日文,因為她覺得我聽不懂。影片當中出現的日文歌桃太郎是我阿嬤第一首教我的日文歌,所以我把它套用在裡面。這首歌也是我們之間很重要的情感牽連,現在她可能不記得我,可是我只要唱這首歌她就會和我一起唱。
Q 請問你們團隊大概多少人?
陳:大概40、50,因為朋友都會輪流幫忙。
背道而馳
Q 品均作為製片,可以先為我們介紹一下你們的團隊嗎?
劉(劉品均):這是我們剛畢業時,利用美國電影學院的資源所完成的影片,導演、攝影、剪接都是我們的同學。我們的團隊來自世界各地,導演和我的製片夥伴是墨西哥人、攝影是名巴西女攝影師、剪接是英國人、編劇是塞爾維亞人,整個合作過程非常有趣。這個故事取材自一個哥倫比亞小短篇,雖然故事背景不太一樣,但是角色的內心掙扎是一樣的。
Q 你覺得在台灣拍片和在國外拍片有什麼不同?
劉:在台灣有參加過不少學生影片,我覺得比較大的差別是學校的培養方式,在美國資源比較多,例如片中的兩個場景都是在學校搭建的。其他差別其實並沒有這麼大,就是大家到處找資源、溝通,一起盡力把東西做到好。
Q 請問你們團隊大概多少人?
劉:大概30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