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遊牧影展團隊到釜山影展考察,團隊共看了43電影,分成兩篇向大家介紹。前一篇以金馬及片商會上片為主題;這一篇則是其他的看片心得,我們會盡量不要太毒舌……但不得不說,有的片超好看,有一些則看讓人看到一半就很想逃走!早知道就坐最靠近走道門邊!
重量級!!!如果未來上映一定要快去搶票!!
▲▲▲《Tokyo Drifter》 / 1966 / Japan / dir. Suzuki Seijun
推薦!1966年日本黑幫景點片!
▲▲▲《Gate of Flesh》 / 1964 / Japan / dir. Suzuki Seijun
強力推薦!真的太好看了吧,1947年的東京,妓女與黑幫的故事。
▲▲▲《蜻蜓之眼》(《Dragonfly Eyes 》)/ 2017 / China / XU Bing(徐冰)
推薦!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的新作,百分之百以 CCTV 來拍片,也有人不喜歡,但的確是釜山影展的話題電影。完全用 「既有ready-made影像」拼湊成的一個長片劇情片,不但企劃概念新穎、導演和剪接師的毅力驚人,更重要的是,導演藉此編了一個合乎邏輯、毫不牽強的愛情故事,而且故事內容隱射了:在大錄影監控時代的現代人,總是不停周旋在人格(ID)辨識模糊和認同曖昧的掙扎和遊戲當中。導演在座談中堅持他不是拍實驗電影、也不是拍錄像藝術,而是一部扎扎實實的傳統電影,然而,藝術家徐冰的“傳統”一點都不傳統,本片不只改變了電影的既定製作方式,也質問了“影像”和“藝術”的本質,更包括藝術創作的道德問題,就彷彿再次提起班雅明關於機器複製時代的大哉問。不禁讓人懷疑傳統的“電影”藝術是否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,不容再忽視影像科技進步給這項藝術所可能帶來的巨大變革。
意料外的好片,看了驚喜連連!
▲▲▲《Poppy Goes To Hollywood Redux》 / 2017 / Cambodia / Visal SOK
以LGBT為主題的柬埔寨片,覺得值得看。柬埔寨的跨性別表演者,帶著目睹凶殺案的略渣直男逃到鄉下避難,也為純樸小鎮帶來新氣象,大家也漸漸瞭解跨性別(性少數)和異性戀並沒有不同,非常歡樂。。在對於跨性別族群中明顯的困境和差異的表現,就是在來到鄉下之後和村民的互動上,有許多不理解。其中重要的一點,就是提及紅色高棉時期,許多音樂家受到迫害的這段歷史,所以電影中許多音樂的部分都是取用70、80年代的柬埔寨歌曲,也希望年輕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和音樂,跟著人物的轉變,也會感覺進入了那個大家庭。雖然許多轉場跟剪接的部分有些微的不流暢,或是批評對於跨性別族群的了解不夠深入,不得不說情感的部分還是有感動到我,我覺得以極為稀有柬埔寨出品,LGBT為主題的片來說,已屬難得。
▲▲▲《The Carousel Never Stops Turning》/ 2017 / Indonesia / Ismail BASBETH
親民版的阿比查邦,非常妙的片!6段的故事,一個不能忘懷亡妻的男子、一對貌合神離的情侶/夫妻、三個辯論神和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的女孩、一個對生活絕望的妓女、兩個抗議政府強拆民宅的男子、一個想找出殺母兇手的女子。每一個段落都使用好幾個長鏡頭去拍攝,台詞很少、畫面很美,一直想到《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》(但是這部沒那麼玄~),導演用一台吉普車、一首歌貫穿整部片,拍出底層人民的悲傷和走不出的困境。
▲▲▲《Night is Short, Walk On Girl》/ 2017 / Japan / YUASA Masaaki
▲▲▲《The Tatami Galaxy》/ 2017 / Japan / YUASA Masaaki
劇情超展開,動畫大師新作!以前沒有接觸過他的動畫電影,但是一看就覺得是大師。他的繪畫線條或質感多變,簡單、算不上非常細膩,但是在場面調度上充分發揮動畫電影的優點:幾乎每五秒一個鏡位轉變/人物或場景變形/想像畫面插入的爆炸豐富感,影像隨著作者的幻想力不斷超展開,乍看下容易迷失在其花俏之中而抓不住故事情節,但是比起僅靠感人/立志/純潔的角色人物而聞名全球的宮崎駿或新海城,湯淺政明的作品在視覺美學上的更有成就、並且充滿實驗和啟發性。 原來今年九月台灣戲院有上過他的<宣告黎明的露之歌>,可惜沒跟到。話說,為什麼釜山影展都是一堆日本影人單元和影片,差點以為來到東京影展 XDDD
▲▲▲《In the Fade》/ 2017 / Germany/France / Fatih AKIN
Diane Kruger演出最好的作品。Fatih Akin一針見血點出德國社會、階級、政治與人性道德善惡的問題。最後一段海邊的戲處理之好,糾結得讓人難忘。
▲▲▲《Porcupine Lake 》/ 2017 / Canada / Ingrid VENINGER
清新細緻的成長紀事,不看可惜。導演Ingrid Veninger是加拿大知名的獨立製片的導演,這是她第六部劇情長片,她細膩捕捉了青少女在青春期中的不安,以及在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少女間的相濡以沫的情感,而演員的部分是真的找來了13歲的少女來飾演女主角。家庭背景的處理上,安排各自的家庭都有點小問題,算是青少年電影慣用的手法,但在又不會過於搶戲。當中有關鍵的重複鏡頭,巧妙帶入導演個人的小習慣,雖然劇情設定是在多倫多,但其實是在風光明媚的安大略省拍的,風景的部分著實加了不少分,算是清新細膩的青少年成長片。
▲▲▲《Alone》/ 2017 / Kazakhstan / Akan Satayev
不錯的獨立科幻恐怖片!誰都想不到哈薩克斯坦會作出這類的東西!
▲▲▲《Promise at Dawn》/ 2017 / France/Belgium / Eric BARBIER
看法國文豪的虎媽如何同時邊培養也邊摧毀他的童年以及往後人生。
▲▲▲《God’s Own Country》/2017 / United Kingdom / Francis LEE
關於愛與成長,劇情簡單,淡淡的陳述搭配細膩情緒鋪陳後座力十足,畫面也美得不可思議。像是Brokeback Mountain和Moonlight的融合。
看完通體舒暢,二刷我OK!!
▲▲▲《Gilsotteum》/ 1986 / Korea / IM Kwon-taek
猶如好茶般回甘的電影。韓國名導林權澤1985年作品,被迫分開的戀人,多年後因為電視節目掀起的南北韓親人團聚風潮,又再度重逢,一起回憶過去的甘苦、尋找失散的兒子,回頭看看現在擁有的平穩生活,過去是否留在過去最美?跟著主角們的回憶了解一些南北韓之間過去的歷史,戰爭有多殘酷和不必要就不用多說了~電視節目帶起親人相認的風潮,是有餘韻的電影。
▲▲▲《前進高棉》(《Platoon》)/1986 / United States/ United Kingdon / Oliver STONE
請到大導奧利佛史東而做的特別放映,在大銀幕(真的很大)看到青澀的查理辛、威廉達佛、客串的強尼戴普好開心(笑)。一群大頭兵打著別人的仗,付出代價的卻是自己,有人在叢林裡受傷、死去,然後開始迷失自我,剩下最原始的人性和求生本能,只能幫他們覺得感傷。
▲▲▲《I Want to Go Home》/ 2017 / Singapore/Japan / Wesley Leon AROOZOO
暖心小品電影。Yasuo Takamatsu在311大地震中失去妻子,到現在依然持續每周潛水尋找愛妻蹤影,回憶生活點滴,流露出無可取代的愛。Takamatsu先生是很典型的日本中年男子,很含蓄、很保守,緩緩的說著太太喜歡吃的東西、她的溫柔脾氣、她的智慧,即使其他沒說出口的也通通都感受到了,是滿滿的愛。
▲▲▲《The Intruder》 / 2017 / Italy/Switzerland/France / Leonardo DI COSTANZO
看來義大利和台灣一樣,對於受害者和被害者的家屬並沒有更多協助和輔導,不周全的制度下,所有人都是受害者。殺人犯的太太帶著一雙兒女「佔領」安親學園的一角,引起其他學童家長的反彈,讓學園面臨關門危機…導演 Leonardo di Costanzo,2012年以《禁閉戀人 The Interval》獲得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新導演,新作中規中矩,演員十分優秀。因為是殺人犯的家人就群起反彈,顯見人性中黑暗的一面。
▲▲▲《How to Breathe Underwater》/ 2017 / Korea / KO Hyunseok
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讓社群的力量越來越薄弱,遇到困難只能關起門來獨自忍受,連最親密的另一半也不見得理解,台灣也是如此,只能說看完會加重厭世XDD 產後憂鬱的年輕母親與哭鬧不休的孩子、害怕失業的中年婦女與閱讀障礙的兒子、承受龐大經濟壓力的人資主管、被公司指派要開除員工的生產線經理,各自被淹沒在困境裡,就要溺斃….敘事角度不斷切換,拍攝相當細膩,勾畫出每個人身處的巨大牢籠,成功讓人有窒息感XD
▲▲▲《America Town》/ 2017 / Korea / JEON Sooil
這部片有種熟悉感,場景、人物造型和同年代的台灣很類似,故事內容和拍攝手法也讓人聯想到一些台灣電影。1980年代,在韓國依然有美軍駐紮,軍營附近有個「美國鎮」,聚集許多慰安婦專門接待美國大兵,期待有天當上美國人太太,這個渺茫的目標成為她們活下去的動力……。不久前看完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,原來同一時期還有美軍駐紮在韓國境內(1950-1990年代),沒有對光州事件沒有任何協助,每天到「美國鎮」尋歡….。女主角作為性工作者,雖然不是被拐騙成為慰安婦,但還是被限制行動,時時有人監視,染上性病的慰安婦就像垃圾一樣被丟進性病治療中心,也沒有像樣的醫療設備做治療,處境很淒慘…..說這是仇美片應該完全正解XD
▲▲▲《Outrage Coda》/ 2017 / Japan / KITANO Takeshi
不錯看,不過有一點複雜。北野武的新片裡,日本老黑幫一直開會開會的電影,暴力鏡頭當然有,不過這些老頭子真的講得不停。北野武最擅長的黑幫暴力題材,這次來到最終回。相較很多動作片,《極惡非導最終回》更多在黑幫之間的鬥智。人物利害關係複雜,建議先看前二集再看第三集比較看得懂……。
這部片有他的主人,如果你是對的人,你會覺得超讚!
▲▲▲《A Free Man》 / 2017 / Germany / dir. Andreas Hartmann
紀錄片份子應該會喜歡。一個年輕日本男孩子離開家裡,比較喜歡誰街頭….
▲▲▲《Omerta》 / 2017 / India / Hansal Mehta
推薦。寶萊塢來拍恐怖份子的故事。
▲▲▲《A Cambodian Spring》 / 2017 / UK / dir. Chris Kelly
有趣。柬埔寨的農民的房子和土地被搶走了,後來要面對政府和大集團。紀錄片份子可以來看。
▲▲▲《Ex Libris: New York Public Library》 2017 / US / dir. Frederick Wiseman
很有耐心的紀錄片份子可以來看。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各種演講和內部會議討論都在裡面,如果你想看三個半小時這樣的錄像,歡迎您!
評價兩極,你的菜不是我的菜@___@!!
▲▲▲《The Day After》/ 2017 / Korea / HONG Sangsoo
導演怎麼了?片尾怪怪的……希望洪導演下次能亮眼突破。韓國國民導演洪尚秀新作,一樣探討兩性關係,片中主角為一名中年男子,週旋在正宮與小三之間,顯然就是他的投射。有韓國伍迪艾倫之稱的他,新作自是不難看,只是似乎也無法跳脫格局。片尾讓人摸不著頭緒,讓人不禁想親口問導演,發生什麼事了。
▲▲▲《Bitter Flower》/2017 / Belgium, France, Switzerland, China / Olivier MEYS
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劇情安排,可惜最後有點小老套。片如其名,整部片說的就是一段平凡女子被生活窘境逼上「下海」之路的故事。奇特的是,這部極度華人視角的電影竟是出自比利時導演之手,影片中幾乎察覺不出任何來自西方世界的眼光。深居中國13年,拍攝過三部以中國為題材的紀錄片,導演對於華人社會型態似乎早已瞭若執掌,就連華人家庭結構中的兩性失衡以及對於女性的刻版印象,在本片中也清晰可見。或許因為導演本身的紀錄片背景,全片採取平鋪直敘的旁觀視角,並外在鏡頭裡外加入過多情感註解,僅僅以展示的方式呈現出東方女子在逆境之中的堅毅忍耐。但,也或許是因為創作這個故事的人始終是旁觀者的身分,即使對於東方社會再了解,也無法擁有在地人真正的背景體驗,本片無論在情節、命題、以及社會詮釋上都落入了俗套,深度略鮮不足,稍微可惜。
唉呀!到底要不要看完,早知道坐走道旁邊可以逃走!!
▲▲▲《Angamaly Diaries》 / 2017 / India / Lijo Jose Pellissery
不好看。主題太遙遠,製作太 indie,最好等這位導演成熟一點。
▲▲▲《Sweet Virginia》/ 2017 / United States/Canada / Jamie M. DAGG
Coen brothers式但沒有喜劇色彩的小品黑色電影。娛樂性尚可,只是過目即忘,一部無法讓人想反覆回味的作品。
▲▲▲《The Leisure Seeker》/ 2017 / United States/France/Italy / Paolo VIRZI
年長者在面對回憶、愛情、家庭以及疾病的公路電影。強大卡司也救不了無趣又容易預測的劇情。
▲▲▲《Euphoria》/ 2017 / Sweden/Germany / Lisa LANGSETH
關於女性、家庭、人生。三位演員表現亮眼,但剪接稍欠佳導致情緒不夠流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