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導演現在到我們現場,大家有什麼問題嗎?我想請問導演為什麼想用這種方法呈現影片?
Antoine Viviani:我以數位化的回憶為主題,是為了讓大家去質疑、去思考這個網際網路的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。那麼,網路是怎麼改變我們呢?我們每天都會使用網路,但我們並不去質疑它的存在。
電影本身像是把資訊集結在一起的機器,網路本身也是這樣。我想把網路與電影的相似性結合在一起。我覺得當初發明網路技術的人,其實是現在的掌權者,那些在1980年代到現在的網際網路開發者,其實是世界上的尖端人物,同時主宰了這個世界。
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,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死亡。我覺得大家依賴網際網路,實則上反映了對死亡的恐懼,因為大家害怕失去自我、害怕死亡,所以不斷地把照片、文字上傳,希望可以讓資訊永久保存。
現代人,人手一機,他們看到什麼東西都可以直接拿起手機拍攝,把畫面儲存下來。這是一個很有詩意的時代,對於網路與科技的發展而言,也可以啟發一些新的想法,而這些新的思維是一直在演進,一直在改變的,不同的價值觀、不同的夢想,信念一直被拋出來,一直出現。
觀眾:我有兩個問題想要問。一是討論網際網路的議題有很多,包括電影、文學、動畫或唱片,製作這部電影的過程中,有沒有參考那些作品?第二個問題比較輕鬆一點。因為整部電影情緒較平穩,資料較悠長,情緒起伏沒很大,而有些影片取自平常的素材,為什麼不想加入比較有趣或好笑的素材?讓電影的氛圍比較有起伏?
Antoine Viviani:其實我有研究很多資料,從科幻片、俄羅斯音樂或是我喜歡的導演的片。
如之前所講,我覺得在這個瘋狂的時代是很羅曼蒂克的,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記憶跟資訊化為永恆。但,當人類在回憶的時候,並不一定是真實的,我們其實是用情緒或感官去主宰我們的記憶,可能偏向主觀。不過數位化也有隱私問題,資訊可以透露個人訊息,成為被分析的數據,在使用這些數位化資訊回憶的時候也要特別小心。
觀眾:這個科技化的時代中,因為FB或科技的關係,其實我們有點喪失我們的感官,因為虛擬的東西比較虛有,無法觸控。所以我想問導演針對這個世界,下一部想要拍攝的內容為何?
Antoine Viviani:在這個數位化的記憶中,還是有些情緒在,比方說聲音。聲音也是一種接近人、表示親密的方式。使用FB的時候也可以聽到一些聲響。感官跟虛擬的結合是遲早的事。之後科技更發達,應該可以讓感官跟虛擬世界關係更加的緊密。
針對你所提到的FB很有趣,但除此之外還有email、雲端科技等,我把我15年間的email都存在雲端上面,我也不知道死了以後,這些資料會怎麼處理。這些資料留存也不是看我們個人,而是要看這個世界到時候要怎樣去使用這些資訊,我們並沒有掌控權。
不管你跟資訊相連或摒棄資訊都是自我的決定,在這部電影中,有位先生六個月都沒有使用網路,當我去訪問這個人時,他其實有一些憂鬱跟沮喪。沒有跟資訊相連可能會打擊你或讓你變憂鬱,但也有其它可能性。
我們要如何去看待這個資訊化時代?網路,可以只是很大量的資訊,也可能有更深層涵義,像是類似宗教信仰。我希望透過電影把人們更連接在一起。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想要消失在世界上,但我希望人們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科技化的時代,人們要如何逃離,怎樣重新去找尋自己的身分、認同,我覺得這是可被探討的事。
另一場映後座談,由獨立策展人徐文瑞擔任主持人。
徐文瑞:據我所知,導演之前曾經拍攝過一些紀錄片像是哲學論文式的思辨,想問問導演之前是怎麼樣來創作出這些電影?
Antoine Viviani:我在2012曾經創作過一部紀錄片《Insitu》,也算是哲學思辨的類型,在談論關於公共空間的議題,所以這部電影也延續了一直以來我所關心的關於公眾空間的議題,談論近20年才被創造出來的虛擬公共空間–網路的一些問題。
徐文瑞:導演會想要呈現網路空間這個議題,他想到網路並不只是我們每天使用的工具,或是我們私人資料的集中站,他想要從哲學、神話去解釋網路這個空間,在探索人類使用網路這方面,已經在朝一個新的方向演化,我們使用網路的方式非常的混亂,是無法預期的,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現在一樣,所以這很適合做一些哲學式、道德,甚至神話上的思考,他想要將網路當成一個夢境,用詩意的方式去探討抽象的問題,所以他一開始從資料中心呈現,也使用許多奇怪的視角去呈現片中的角色。
Antoine Viviani:當我在為這部片做資料搜集時,後來才發覺這像是在處理記憶的問題,像人們這麼大量數據化的在處理記憶,後來也就發現這跟死亡有關,即使死後記憶仍然留存在世上,人們還是一直想要保存死後的人的記憶,所以我覺得這龐大的記憶處理過程是非常詩意的,一種憂鬱的、巨大的機器怪獸,也覺得發明網路就像是對死亡的恐懼,是基於這樣單純卻又有力的理由,所以我在電影當中使用大量的古典音樂,來描寫這種史詩般滂礡但卻又令人懼怕的機器。
徐文瑞:我覺得導演在處理連結網路的歷史以及電影的歷史上非常令人驚豔,比方說他在風格上向其他導演致敬,還有在電影當中提到多位哲學家的哲學理論,他在電影裡面提到網路就像一種新興的宗教,所以我覺得導演在鑽研能把網路龐克這種脈絡連結到電影歷史裡面,令人激賞。
Antoine Viviani:我覺得可以用電影語言來呈現這種很主觀的方式來詮釋,我覺得很有趣,在討論這種人類正在創造一種全球性的大腦,不只是哲學家有興趣,那其實現在,企業家(掌握許多權力的在位者)就是出現在電影中被訪問的那些人,如一位幫Google創建Data base的受訪者同時也是哲學家,我覺得一般人比較難進入這些掌權者的世界,我們是比較被動地去接收他們給我們的訊息,所以在影片之中出現一些較為批判的聲音,將比如說他們只是想要更多的資料。